曹松:藩镇割据下的历史见证人
唐朝的强大不体现在疆域辽阔,而是体现在经济繁荣,政治制度完善,文明文化开放融合,诗歌、书法高度繁荣。
唐朝的强大不体现在疆域辽阔,而是体现在经济繁荣,政治制度完善,文明文化开放融合,诗歌、书法高度繁荣。
莱昂纳德.科恩说过"万物皆有裂痕,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"。别看是一句简单的话语,它却道出了生命成长的真谛,人人都有认知,有的认知水平低,有的认知水平高,凡是认知水平低的,再怎么努力也难于改变现状。认知的差距就看你是否能掌控当下?就看你是否能放下执念?人真正的成长
幽居四畔只空林,啼鸟落花春意深。独宿尘龛无梦寐,五更山月照寒衾。
先说说作者曹松。他是唐朝末年的诗人,一辈子没当过大官,大半辈子都在四处漂泊。不像那些身居高位的诗人,他天天跟老百姓打交道,看到的都是战乱里普通人的苦日子。公元880年,也就是唐僖宗广明元年,黄巢起义闹得正凶,到处都是打仗的场景,曹松看在眼里疼在心里,就写下了这
中秋的意象长廊里,似乎永远回荡着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”的乡愁,萦绕着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的团圆期盼。千百年来,文人墨客借中秋之月抒发的情愫,多离不开亲友团聚的温暖与别离的怅惘。然而,晚唐诗人曹松的《中秋对月》,却如一股清冽的秋风,跳出了“团圆”的窠臼